首页 » 学习园地
地理人前进的指明灯——后辈眼中的周廷儒先生
日期:[2009/10/4] 作者:2005级 杨文念
 周廷儒先生1909年2月15日生于浙江省新登先,1989年卒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80岁;周廷儒老师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长达三十余年;周廷儒院士是我国地理学界的一位泰斗,毕生从事于地理教育与地理科学研究,是我国地理学界古地理研究的奠基人、开拓者。

 

我出生在80年代末,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四年了,听闻周先生的事迹,是在多位任课教师偶尔提起时的一脸严肃与崇拜,还有……

解周先生,还有就是学院门口的那塑铜像。头发有些凌乱,双眸注视着眼镜,鼻子嘛稍微有些大,嘴角微微上扬,看上去很随和,显得很自信,那份安静中露着一股沉稳。像前时常有花儿,已故多年的老先生并没有随时间被人们遗忘,这尊铜像正是最好的见证。这位老先生身上有太多事迹需要后人铭记。

解周先生,还有,就是老师们的追述。我参加了对张兰生老师、任森厚老师,还有武吉华老师的有关周廷儒老先生的访谈。通过与三位老师的交流,请允许我这样总结:

首先,是严谨,这主要表现在学术研究上。先生对科学的态度是及其值得大家学习的,对于知识贯通的重视,还有不盲从权威用事实说话的勇气。

其次,是博学。先生在专业知识上显露出的扎实的基本功,独到的见解,研究的深入,毫不愧对自己对这门科学的热爱,除此之外先生在语言上下的功夫也是极大的。为了能够与世界最新研究步伐保持一致,先生学习外语的精神实在可敬可佩,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德语……虽然不能说是精通,但是作为阅读文献的工具,应该是不在话下。

另外,是随和。作为长者,“从来没有过动怒”,这需要多么宽广的心胸!作为生活在那个紧张时代里的知识分子,这是何等的难得。作为同事,先生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作为领导从不摆架子。

最后,最平凡而又最可贵的,是他的艰苦朴素。太多的细节不必多说,辛酸也好,笑谈也罢,先生在野外留下的汗水与脚印,正是一个成功的地理人所追求的最佳工作状态,站在最不平凡的地理高度,描写最平凡的地理人故事。

解周先生,还有《山高水长 — 周廷儒院士纪念文集》这本书,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里面满满地写着或是对老师的赞扬,或是对同事的肯定,或是对父亲的追忆,字里行间,点点滴滴,仿佛是尊文字构成的塑像,活灵活现。一边读,那个在野外实习中风尘仆仆的先生,那个在资料室专心研究的先生,那个为了也曾被家庭悲剧深深打击的先生…...从未素面,但确为亲切。

有这样一股力量,不仅是作为一个地理人不可缺乏的韧劲,不仅是将来地理研究工作必须的朴质,更多的,是能促进我任何时候要不断进取的毅力,是身临困境时一定要保持平静的心态,这力量像是一股暖流,源头虽已看不清,但却流进了心里。

杨文念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005级 地理科学专业 本科生

2009104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010-58805461  联系我们:zhoutr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