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园地
读《野外考察与地理教育》有感
日期:[2009/10/4] 作者:2006级 徐小奇
 读罢周廷儒院士的《野外考察与地理教育》一文,深感先生对地理教育的深远见解和远见卓识,作为一名教师,也作为一名地理人,先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躬行,诠释了自己多年来对地理学习和对地理教学的深刻思索与切身体会。

首先先生指出地理学的科学内涵。地理学不是走马观花,不光是知道什么地方有什么,抑或是什么在什么地方而已,以上是固然是地理观察的基础。但从总本质来说,地理学更关注的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会出现这样的地理现象这一类问题,即要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以及在把握本质的基础上对未来地理现象的发展进行预测和评估,单从这方面来说,地理学就能被称为科学的一门分支。而“野外考察”便是这门科学的基础,因为科学观察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这里的客观事物——亦即“原材料”,便是“野外考察”的对象与内容。倘若没有“原料”,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就没有其基石,也无法让人信服,故先生在文中一语道破:“是故野外考察,实为地理教育之中心部分。”

对于现今的地理研究来说,先生当年提出的观点仍如同一块历久常新的宝玉,不失其光泽。如当今发展红红火火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越来越成为地理学的“宠儿”,但我们必须清楚,这只是地理学与信息科学“联姻”的产物,它终究只是新时代地理研究的一个有力的工具而已,并不是地理学的本质内容,地理学的内核——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这四个方面的综合作用和影响是不会随时代的改变而变质的。试想,如果一个地理人成天坐在办公室中,面对着电脑,摆弄和开发着各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而不走到野外,去实地观察他所要研究的内容,那么他开发的软件必定是与现实相脱节的,哪他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诚然,现代社会是个专业分工明确的社会,它的确有助于工作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并不是绝对的,对于地理学这种综合性很高的学科来说,或许就并不那么适用,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必须把地理学看作是一个大系统来研究才能全面地分析清楚一个地理学问题。所以,学习地理信息系统的人除了掌握好技术方法这个“工具”,也一定不能忽视“野外考察”这个地理学的“原料来源”,有原料有工具,才有可能结出地理学“丰硕的成果”。当然,作为搞自然地理研究的人们,更应该做好野外考察的工作,只有科学、严谨地获取“第一手”的野外数据,才能科学地对地理学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

对于地理教育方面,先生也从能力角度给地理教育做出了很有益的诠释。他认为地理教育旨在培养国人科学探索精神。此外,地理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门跟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故好的地理教育,不仅在于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也拓展人们生存生活的能力,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人们爱家、爱国、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深刻地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使人类更好地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与环境协调发展,从而使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徐小奇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006级 资源环境专业 本科生

2009104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010-58805461  联系我们:zhoutr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