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廷儒(公元1909-一1989),出生于松溪里官村的一个书香之家,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山村娃子到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地理学家,这是一条以超人的勤勉和不懈的追求铺就的人生之路。
1933年,周廷儒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先后在中山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复旦大学史地系任教,并任中国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35年,留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37年获硕士学位,其后攻读博士学位。1950年初回国,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清华大学地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理学部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北京市五届、六届政协委员、《地理学报》副主编、国家教育委员会地理教育审查委员会委员、国家地名委员会顾问。
作为一名地理研究工作者,他深深地知道,自己的人生将书写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广袤大地上。因此,他近五十年的地理学研究生涯,大部分光阴是在荒山莽林、戈壁沙漠中度过的,无论是地处南荒的苍山洱海,还是远在西陲的天山南北,都曾有他的足迹……
五十年代中期,作为中国地理学研究专家,他参加了中苏新疆地貌综合考察。周廷儒的足迹踏遍了天山南北,在那里整整度过了天作被,地为床,餐风露宿的五个春秋……
长期艰苦的野外实地考察,为他的学术研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素材,周廷儒先后撰写了《新疆塔里木河中游变迁问黝、《中国第圆纪苫地理环境分黔、《新生代以来中国地理带变迁》等数十篇论文,成为我国地理学的重要文献。其中《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的见解》,受到国内外地理学界的普遍重视。他撰写的《中国自然地理·古地理》一书,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特别是他在新生代古地理学、干旱地区地貌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高深造诣,更为地理学界所公认。
1989年,这位在地理学研究道路上孜孜求索了一生,为祖国地理科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学者辞世了。临终前,老人还念念不忘生他养他的故乡。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新登镇南的贤明山麓。这位在大地上书写人生的求索者,在故乡的大地上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