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史培军老师
史培军老师:1959年3月出生,男,汉族,陕西靖边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负责研究生培养、人力资源、独立学院工作。分管研究生院、人事处;联系珠海分校、联合国际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廷儒院士的弟子中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者。从教育上讲,史培军老师也是周廷儒先生在世时的唯一一个答辩通过的博士生。
关于周先生的学术贡献,史老师认为:
周先生是一个又“宏”又“专”的学者,他代表了100年中国地理史,他半个世纪为地理学,对北师大地理学是一座丰碑!
关于周先生的品质,史老师认为:
周先生为人很正直,做人高尚,是一个儒雅学者,真可谓“山高水长”。周先生人甚为厚道。从不批评学生,对学生很是关怀。周先生与同事相处得非常好,他做了30年的系主任,没有一个与之共事的人说他的“不是”的。周先生在地理学会中,从不把别人的短处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而都是鼓励性地评论。
周先生很爱国。尽管他是一个不善言谈、不善激动的人,但是他拥有对国家事业的无限期望和无限热爱、使命感和责任紧迫感,有一种对真理如此追求的精神。周先生拥有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共产党一个召唤,就带着对国家的无限希望,回国归来,他是真正地希望国强民富!
周先生很是认真、严谨。他的三本著作很能体现他的这种精神:《新疆地貌》是区域地理的杰作,其中体现了周先生考察工作的认真细致;《新生代古地理》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是中国新生代古地理的奠基;《古地理学》开创了古地理学,是学科的奠基。这些都是周先生系统性、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此外,周先生有种坚忍不拔的品质:周先生担任系主任30年能够坚持下来,并且与同事相处很好,这证明了他与同事团结合作的精神;周先生还曾连续七年到中国地质资料室查阅资料;岩性资料曾找近万个钻孔。
关于周先生在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史老师认为:
周先生的外语很好,俄语、德语、英语,三门都对答如流,能够阅读到最好最先进的资料,因而周先生的学术视野很开阔,所谓“站得高,看得远”。
此外,周先生对地理学科的发展方向认识得非常清楚,他是学科的带头人。在当时周先生就已经认识到地理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全球变化(当时周先生就说全球预测要“做图”)、资源和灾害,而现实正印证了周先生的高远、明智的学术眼光。
周先生做学问的三个要点是:深邃的学术眼光能够预测到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严谨求实的学风;脚踏实地地工作,没有半点捷径,并且持之以恒。
关于周先生在教书育人的特点,史老师认为:
从培养学生的角度讲,周先生对学生的质量要求很高,向来注重让学生自己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但这并不意味着周先生对学生是毫无要求的。恰恰相反,周先生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很强调对学生的整体培养和论文质量,要求学位论文就必须达到相应学位的水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并且周先生很强调原创性,要求数据95%是一手数据,而理论上要具有系统性。
学生到他家里问问题时,学生不问,他就从来不答,这是他为人师表的风格,很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