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方修琦老师
方修琦: 1962年11月出生,男,汉族,吉林人。北京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1994)、古地理学硕士(1987)、自然地理学学士(1984),主要从事环境演变影响与适应、自然灾害和地理学思想史方面的教学、研究和科普工作。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讲授本科生课程全球变化、地理学思想史以及研究生课程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中国自然环境演变、环境演变原理等。师从周先生的助教张兰生教授。
关于周先生的最大的学术贡献,方老师认为:
周先生的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即地貌学、中国自然地理和古地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周先生开创了自然地理学方向的古地理,被称为中国自然地理学古地理的奠基人。周先生开创古地理这个研究领域的意义不只是发展了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而是开辟了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即从时间维来进行地理学的研究,成为与地理学的区域传统、系统的传统等并列的研究视角。周先生的古地理,是北京师范大学对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一大重要贡献,是我们系100多年的历史中最值得称道的贡献。
关于周先生的品质,方老师认为:
周先生是个在学术上很严格的人,给学生出的题都是很重要、很科学的基础题目。很强调科学性。
周先生对年轻老师的科研实行“无为管理”,从不强制要求某一个人按他自己的想法去做什么,给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思想和特长去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而且周先生会给予这些人很多鼓励和点拨。
很多校外的人也受到周先生的影响,比如汪品先先生曾提到他地球系统科学的第一课是从周先生那里学的。
关于周先生作为系主任的成就和贡献,方老师认为:
周先生对地理系的贡献,首先在学术上讲就是发展了古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我们系在地理学界的地位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从行政管理上来讲,周先生是一个以学术见长的管理者。总的来讲,周先生是个好的系主任,首先他为院系发展引导了明确的方向;其次,他又足够的民主意识。
从具体的贡献来讲,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周先生以自己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师大地理系老师的教育模式。周先生的贡献在于使教育科研化,用科学的研究带动教学,带动后面一代人既做科研,又教学。而且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另外,周先生在地理系建立了很多能够体现当时技术水平的科学研究实验室,为发展现代地理学的实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先生的行政管理是无为的管理,不折腾老百姓,且容忍多元化的发展,没有强行要求地理系按照古地理的方向去发展,这也体现了老先生的宽容心态。
关于周先生在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方老师认为:
周先生专长地貌学,以野外工作见长。他坚持地理学的综合思想,认为地理学问题是综合的。关于东部冰川的问题,周先生从冰川的形成条件角度考虑,综合气候、沉积、地貌、植被等各个方面因素,从而否定了李四光先生的结论。
关于周先生在教书方面的特点,方老师认为:
周先生是个名副其实的教授。他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上,教授课程,77岁高龄时仍然在开课。周先生是名师,但不是名嘴。周先生不是很善表达,说话不多,浙江口音较重,但很受学生欢迎。周先生受学生欢迎可能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周先生在国家刚刚解放时回国教书,他非常爱国,所以学生很欢迎他;另外就是周先生很平易近人,与学生关系很融洽,出野外时跟学生无特殊化,自己拿行李,与学生同吃同住。
周先生是把讲台当作试验台的,他通过讲课阐述科学的思维,从而把学生引导进入一种境界。他不是长篇大论地讲,而是注重让个人去体会。他能够专心教书、把教书与科研并重的行为,是非常值得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