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园地 » 本科生感言
学习《新生代以来中国自然地带的变迁》
日期:[2009/10/4] 作者:2005级 要杨华
 周廷儒院士是我国古地理的奠基人,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原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创建了古地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使得北京师范大学的古地理研究一直处于中国古地理研究的前列。

 

最近听说周廷儒院士纪念网站即将发布,应我的同学之约写一篇文章,这使得我对这位地理学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即学习了周廷儒院士的一篇文章《新生代以来中国自然地带的变迁》。这篇文章非常具有科研价值。周廷儒院士对中国自然地理的描述和奠基作用就在与他对中国地理过去情况的还原和描述。

其中他的《新生代以来中国自然地带的变迁》论文中提到以下三点:

1.古地中海消失,欧亚大陆联成一片,中国内部大陆性气候加强。大陆和大洋对比关系的变化产生了我国季风环流形势,破坏了老第三纪行星风系形成的地带。中国内陆封闭性的盆地几乎与海洋湿润气候隔绝。

 2.西藏高原的隆起和东部地势相对下降,引起了西风激流的动力作用,加强了我国大气环流的特性,并改变了我国各处气候要素和组成。

3.上新世晚期,北极已进入到冰期阶段,冬季寒冷气团进入中国境内,地带性变得显.著,特别是我国东部,气温梯度变得陡急。 

这三点对“中国行星风系形成的地带”,“中国内陆封闭性的盆地几乎与海洋湿润气候隔绝状况”,“西藏高原的隆起和东部地势相对下降,引起了西风激流的动力作用,加强了我国大气环流的特性,并改变了我国各处气候要素和组成。”使得青藏高原在中国大的地理格局中的作用得以突出。

周廷儒院士的主要观点主要有以下:

一、中国东部盛行季风区域

    中国东部以季风环流盛行为特征,因而形成景观的季节变化。本区地势从北至南比较低下,太阳能量分配不均匀,还可看出纬度地带性的差别,因此在不同时期可分出若干地带。

二、中国西部干旱区的发展

    这个干旱区从东部内蒙古向西延展到新疆。湿润度一般向西减少,景观由草原过渡成荒凉的沙漠。

三、西藏高原与邻近高寒区域的发展

 西藏高原当上新世末和第四纪初期隆起最为激烈,为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不断推进的结果。西藏高原南缘的喜马拉雅山脉同时上升,在中段组成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其它高峰。第四纪时期世界气候变冷和本区山体高耸的影响使这里产生冰川,根据珠穆朗玛峰孢粉记录有四次冰期。在盆地和谷地中第四纪地层有湖积、冲积及冰水沉积,厚度极大。新生代各时期的磨拉石堆积厚达数百米。古湖相沉积中出现三趾马化石,可推论上新世时草原环境为现时高山草原所代替,表明暖温环境已改变为寒干环境。因此可知在上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上升速度相当巨大。

中国的自然地理格局的经典描述,使得中国地理得以迅速发展。足见周廷儒院士对中国地理的贡献。真是山高水长,高山仰止!

 

参考文献:

【1】《周廷儒文集》(1990)

【2】《周廷儒纪念文集》(2006)

要杨华

数学科学学院

2005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 本科生

2009104

 

版权所有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部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010-58805461  联系我们:zhoutr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