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广东经济地形之研究 |
周廷儒 |
1933 |
地理学季刊1卷3期 |
2 |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in The region of pai yun shan (Canton) |
周廷儒 |
1934 |
地理学季刊1期4卷 |
3 |
南华之德国地理学者 |
周廷儒 |
1934 |
地理学季刊1卷4期 |
4 |
中山大学地理系卞沙(W.panzer)教授小传 |
周廷儒 |
1934 |
地理学季刊1卷4期 |
5 |
扬子江下游地景及其分区 |
周廷儒 |
1936 |
浙江青年2卷5期(3月号),6期(4月号),7期(5月号),9期(7月号) |
6 |
野外考察与地理教育 |
周廷儒 |
1937 |
地理教学1卷3期 |
7 |
抗战与地形 |
周廷儒 |
1938 |
《战勘旬刊》 |
8 |
“离堆”与“离堆山”考 |
李承三、周廷儒 |
1941 |
地理1卷3期 |
9 |
从自然地理现象证明西北历史时代气候之变化 |
周廷儒 |
1942 |
地理2卷3-4期 |
10 |
环青海湖之山牧季移 |
周廷儒 |
1942 |
地理2卷3-4期 |
11 |
西北之第四纪冰川地形 |
李承三、周廷儒 |
1942 |
地理2卷3-4期 |
12 |
嘉陵江三峡区地质与地形和温泉的关系 |
李承三、周廷儒、郭令智、高永源 |
1943 |
中国地理研究所《地理集刊》第一号 |
13 |
嘉陵江上游穿断山之举例 |
周廷儒 |
1943 |
地理3卷1-2期 |
14 |
开发祁连山南路刍议 |
周廷儒 |
1944 |
边政公论3卷3期 |
15 |
新疆天山北麓玛纳斯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和地形带的区分 |
周廷儒 |
1957 |
中国第四纪研究1卷1期 |
16 |
南疆塔里木河中游的变迁问题 |
周廷儒 赵 济 |
1959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自然条件》论文集 科学出版社 |
17 |
新疆综合自然区划纲要 |
周廷儒 |
1960 |
地理学报26卷6期 |
18 |
中国第三纪.第四纪以来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分化 |
周廷儒 |
1960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期 |
19 |
发展新疆农牧业的地貌条件 |
周廷儒 赵 济 |
1962 |
地理 2期 |
20 |
中国自然区划分异规律和区划原则 |
周廷儒 |
1963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期 |
21 |
新疆第四纪陆相沉积的主要类型及其和地貌气候的发展关 |
周廷儒 |
1963 |
地理学报29卷2期 |
22 |
谈谈古地理学研究内容、目的和方法 |
周廷儒 李华章 |
1965 |
地理3期 |
23 |
关于新疆最近地球历史时期的古地理问题 |
周廷儒 |
1965 |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 地质地理气象 试刊卷3期 |
24 |
论罗布泊的迁移问题 |
周廷儒 |
1978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3期 |
25 |
近三十年来中国第四纪古地理研究的进展 |
周廷儒 |
1979 |
地理学报34卷4期 |
26 |
古地理学 |
周廷儒 |
1982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7 |
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探讨 |
周廷儒 |
1982 |
《第三届全国第四集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
28 |
中国第四纪古地理环境的分异 |
周廷儒 |
1983 |
地理科学3期 |
29 |
新生代以来中国自然地带的变迁 |
周廷儒 |
1985 |
《中国第四季研究》6卷2期 |
30 |
关于开展地理环境演变与预测的研究 |
周廷儒 张兰生 |
1985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2) |
31 |
庐山在第四纪时期有无冰川作用问题 |
周廷儒 李容全 |
1986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 |
32 |
环境古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开展地理环境学的预测研究 |
周廷儒 |
1988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1) |